相关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矛盾同一性原理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已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总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心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作了这样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实现标准:十七大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第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三,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第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的实现标准是什么?用一句话往返答,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命题角度
可以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及其作用分析科学发展观;从社会发展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与规律性;运用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分析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根本要求、实现标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等等。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胡锦涛强调,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对工人阶级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工人阶级要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始终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贡献力量。我国工人阶级要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热情开展创新创造,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