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每年考研,对历年真题的分析、研究,都是考生们不可不做的“功课”。刚刚结束的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对于即将投入2005年考研“战场”的考生自然具有极强
每年考研,对历年真题的分析、研究,都是考生们不可不做的“功课”。刚刚结束的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对于即将投入2005年考研“战场”的考生自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2004年的英语考研与往年相比,从总体上来讲,难度适中。具体来说,2004年的听力相对比去年简单,阅读理解的难度适中,翻译比往年稍微轻易一些,而作文题目却颇令人感到意外。也有不少人认为,2004年的英语题从整体上看没有去年的难度大,但作文题却十分棘手。不少考生抱怨说,考研“专家”、“名师”考前屡屡告诫多背一些范文,多练一些热门话题的写作,什么抗非典、神舟五号飞船上天、考研热、WTO、迎奥运、开发西部、环保问题、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等,可在考试的时候,却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这也难怪他们,纵观历年考题,似乎都与热门话题多少沾点边。1999年的人口问题;2000年的捕鱼与生态问题;2001年的爱心主题,2002年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2003年的“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所以照常规2004年似乎应该有一个清楚的主题。不料情况大出意料之外。虽然2004年的考研英语的作文题目仍是看图作文,但主题却不明朗:“终点又是新起点”。有些考生在作文上花了很多时间,虽然最终也写出来了,但对走题没走题却没有把握,而且东拼西凑,根本就写不出什么高度,更不用说指望得高分的“亮点”了。还有不少考生一见到题目就傻了眼,紧张之中甚至连英语的“终点”、“起点”该怎么写也不会,一场考试下来懊恼不已。以上种种情况表明,部分考生在写作方面并没有做好充分的预备,平时写作练习不够,缺乏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考试中不能灵活地运用所把握的知识。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就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写作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作文题目出得很好。2004年的作文题目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意料之外,但在我看来,却完全在情理之中。作文考什么?写作大纲规定:该部分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写出一篇约200词的短文。写作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那自然包括对题目的理解、推断能力及英语的书面组织、表达能力。考生应当能够遵循的特定文体格式,合理组织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言。下面我们先看看2004年的作文原题,然后再具体考虑这篇作文应当怎样动手写。Section WritingDirections:Study the following drawing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in which you should1)describe the drawing,2)interpret its meaning and3)support your view with examples。You should write about 200 words neatly on ANSWER SHEET 2。按照写作指令的要求,这篇作文应当包括3部分,即:1。描述图中的内容;2。解释画面的含义;3。用若干事例支撑你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先用汉语思维,拟出作文的大致范围。1。审题首先,看懂图,描述图中的内容。作文写不写题目呢?审题的时候你应该仔细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譬如,2002年的作文就给出了这样的指令:Directions:Study the following picture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entitled “Culture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要求写标题,或是给出标题你不写出来,那肯定是要扣分的。而2004年的作文没有要求写标题,就完全可以不写。那么,有的考生会说,我写了标题岂不糟啦?完全没有这种担心的必要,假如题目写得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你作文的档次就上去了,就可望得高分。因此,在没有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写不写作文标题,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把握。有把握写好,就写上标题,没有把握,就不写。通过审题我们得知这是一幅有关运动员的漫画,展示了一个长跑者,他满头大汗,正在冲向运动场的终点,而他身边的另一条跑道上则清楚地写着“起点”二字。2。理解画面的含义这一画面究竟有着什么内涵?这是全文最重要的承上启下要害部分。考生可以用辩证的观点,说明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不断更替的。就像长跑比赛一样,有终点,一旦到达终点,又有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可通过自己对社会、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或自身的亲身感受来做出不同的解释。3。用若干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应当说,这方面的实例有很多。譬如说,人类对某一自然现象的理解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如基因的发现解答了生物遗传之谜,同时又标志着动物克隆的一个新起点;我国神舟五号飞船胜利返航到达终点,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太空探索领域的新起点。再近一点,经过4年的紧张学习,我们的大学时代即将到达终点;而从另一方面看,无论我们考上研究生还是投身于社会,未来的岁月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4。拟出英语提纲在经过上面几个步骤的思考之后,我们可以拟写出如下英语提纲:I。The description of the drawing1。A runner dashing to the finishingline。2。He is overjoyed at the final victory。3。“Starting Point” right on the near track。II。Interpreting its meaning1。What’s the author’s intention?2。There is no end for one to make progress。III。Supporting examples1。The example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gene。2。The safe return of Shenzhou V spaceship。3。The personal example of ourselves。Conclusion:be well-prepared for a new starting。有了这样一个提纲来组织思路,我们就不愁写不出出色的英语来。5。组织成文根据上述英语提纲,我们就可以写出一片有血有肉的来。经过修改整理,最后可以形成如下的文字:Stopping for a NewStartFrom the drawing we may see a runner who is dashing to the finishing line,dripping with sweat all over the forehead。Apparently,he is overjoyed at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race after a long running。Right on the sports track nearby,there are two huge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read“STARTING POINT”。What does the author of the drawing try to reveal to us?Judging from the title“Finishing Line Leads to Another Starting Point”,we know the artist’s intention:he tries t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end on the way of making progress。This drawing reminds me a lot of phenomena in the world。The most obvious example is the discovery of gene,which is the final solution to the mystery of the life。On the other hand,it is a staring point that triggers off the study of cloning。An other example is the safe return of Shenzhou V spaceship,which marks the triumphant end of the launch。At the same time,it begins a new era for China’s space exploration。A third example,something about ourselves。Four years’college life is now approaching to the end and each of us is going to stand at a new starting point,either as a postgraduate or a member of the society。In this sense,we are stopping for a news tart。Only when we are well-prepared for it,can we meet the challenge in the future and be the winner of the new era。《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4日第3版前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