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全国在职研究生 > 在职研究生研修班

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对外商人民币投资监管要加强”

在职研究生网    zzy.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1日    来源:育龙网

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对外商人民币投资监管要加强”

    外商以其来源合法的人民币资金在境内增资或再投资是外方出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可依法享受外汇投资的待遇,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一项优惠政策。调查中发现,外商以人民币投资,其基本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一是人民币投资来源正当、真实,但经办手续不合规。二是虚假投资。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为获取非正常利益,部分企业知假造假。由于现行国家政策中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部分“超国民待遇”,从而获得中资企业享受不到的种种优惠政策,受利益驱动,有些企业采取虚假手段成立外商投资企业。二是企业对外汇管理政策缺乏了解,对于携入外汇应当保留海关申报单、兑换成人民币应当留存银行有关兑换凭证、外商以人民币投资须经外汇局核准等规定知之甚少。企业在经办过程中不规范操作,从而造成既成事实。三是会计师事务所把关不严。验证外商投资是否到位,人民币注册投资是否合法,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具有重要的认定作用。但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从自身收益考虑,对有关资料不作认真审核,也不向外汇局或银行询证,常常出具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验资报告,使一些虚假的人民币投资得以蒙混过关。四是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机制。目前各管理部门对外商以人民币注册投资的监管虽然大多都有相应的原则上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基本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相互协调配合的操作机制。此外,招商引资行政干预致使各种形式的“假合资”乘虚而入。为进一步完善外商以人民币投资的管理,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釜底抽薪,减少利益驱动。各种假合资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超国民待遇”下的利益驱动,二是监管不严。鉴于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是我国的长期国策,为保持外商在华的投资信心,鼓励在华投资,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施行国民待遇应当遵循谨慎原则,采取有步骤、渐退式的方式进行,逐步实现中外企业待遇平等。

  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改变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思想。将主要精力放在进一步健全法制,创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上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干预,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引进外资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切实保障国家政策的落实。人民币注册投资管理涉及到多家部门,需要各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进行规范。首先,各职能部门之间切实建立起严格的联合年检工作制度,关注人民币投资问题;其次,对于人民币注册投资管理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及时进行协商,各方联动,从源头上把关,对假合资行为进行规范。

  对遗留问题进行清理。针对目前存在较多的外商人民币投资不规范行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遵循“实事求是,有利于今后发展”的处理原则,集中对假合资问题进行清理。对于不能出具有效证明材料的,取消其外商投资企业资格,不再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对于外商能够提供合法人民币投资来源手续的,可以补办人民币资金来源证明,继续保留其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格。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工作的行业管理。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核程序,认真审核人民币投资来源,出具负责任的验资报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规情况比较严重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给予严厉处罚。

推荐阅读:

在职研究生论文http://zzy.china-b.com/zsyx/luenwen/

在职研究生简章http://zzy.china-b.com/

研究生报名费用http://zzy.china-b.com/

法学硕士在职研究生http://zzy.china-b.com/fx/

广西公务员补录http://zc.china-b.com/kaoshi/bulu/3468.html

公务员报名时间2011http://zc.china-b.com/

2011北京公务员报名http://zc.china-b.com/bjgwy/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研究生网本页网址:http://zzy.china-b.com/zsyx/luenwen/3230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研究生网 2003-2019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