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培养需要增加实践经验
今年各大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继续扩招,部分学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倍,这不仅让各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头疼,还急坏了就业办的负责人:“研究生的实习本来就不受重视。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一提高,学校三天两头开会讨论怎么为学生找实习岗位。”
一位名牌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抱怨:“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论是教材还是师资,目前都跟不上,由此造成的不足只能靠实践经验来弥补。但是按照目前专业学位每年10%的递增速度,很难完全满足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需求。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很可能会变成换了名称的传统研究生。”有关专家认为,针对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该发动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来联合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先天缺陷,唯有企业弥补
“10年前招收第一批专业学位硕士时,学校老师根本无法和从中石化来的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进行对话,因为学生在企业里用的仪器设备,老师连听都没听说过。10年后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是现在的老师大多数还是‘一天三门’——家门、校门、实验室门。如此师资,该怎么应付越来越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某名牌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眼下十分担忧,因为该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今年将翻一倍。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增加是必然趋势,但现在学校仍然没有完全准备好”。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教授称:“过去的研究生,都是按照研究型要求培养的,虽然也提到适应社会需求,但没有更具体的要求。大多数时候,研究生招生和培养都是‘因菩萨设庙’,即根据导师配置学生,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配置招生额度。”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柱教授也说,传统上学校更重视大学教师承担国家项目,现在虽然也越来越重视教师对应用部门的贡献,但是“双踏型”(即横跨企业和学校)教师数量毕竟有限,仅靠学校教师来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眼下是不现实的。只能联合吸收企业技术人员补充师资的不足,或者与企业合作,通过增加研究生到企业实习等途径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研究生培养长期缺乏实践
虽然依靠企业来弥补学校专业培养的不足,眼下已成为高校共识,但共识转化为现实还存在不小的障碍。几所著名高校曾经有一个调查,每个研究生就业时可以获得的就业机会有5个左右,而实习的机会,每10个研究生才有1个。毕业找工作时,研究生有过实习经历的比例平均只有50%。
据高校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就缺乏实践环节,他们的实践仅仅停留在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即使这个实践,也由学生自主决定,覆盖面非常有限。而且这些实践大多数是社会调研类的,很少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
此外,高校不少研究生导师的科研任务很重,研究生大都担着“助手”的任务,他们如果要花时间去企业实习,导师的科研就没人做了。以至于有时候学生去企业实践,还得“偷偷摸摸”的。有学生曾经向学校提出,对研究生的实习要有硬性规定,可学校规定还没出台,导师就意见不断。
建立机制激发企业动力是关键
一方面是学校本身缺乏研究生就业实习机制,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动力也不强。根据调查,目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大多数是达到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与宝钢等企业合作,复旦大学与辉瑞制药联合培养人才,华东理工大学与中石化等联合培养人才,一般企业鲜有参与。
学校认为,企业提早介入人才培养,可以提前与看中的学生磨合,甚至可以度身定制自己需要的人才。但企业并不这样想。因为客观上,研究生实习期间并不能替企业解决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新人要完全适应企业的岗位至少得花半年时间,等到适应了,实习也结束了。
不少教育界专家提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由企业和中介机构来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像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都有专门提供给研究生的实习岗位,并且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些工作。即使是文科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有专门的企业或事务所解决他们的实习问题。据一位在澳大利亚长期从事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介绍,他们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平时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法律事务,还有一部分是接受希望进入律师行业的学生实习。这些实习的学生必须向事务所缴纳一定的费用,事务所每接一个项目,都会另外安排专业人员组织这些实习生进行模拟实践,一切都按照项目的流程来进行。在完成了规定的实习时间以后,这些学生可以获得事务所的证书。培养出的学生从业后是否能够得到雇主的正面评价,也是关系事务所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事务所的这一部门每年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按照市场规律,学生付费实习获得市场认可的能力证明,这在国外已经被广泛接受。专家建议在培养专业研究生方面,国内可以尝试按照这一模式运行。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研究生网本页网址:http://zzy.china-b.com/xw/20100813/33381_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