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北京各高校获悉,2006年度大战竞争程度再度升级。据统计,虽然报名仍在进行中,但一些高校的热门学科人数已经爆满,招生计划和报考比例已经超过1:10。急速扩容的大军带动了相关培训市场的繁荣,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盲目跟风
应届生打起心理战
2005届毕业生刚离开学校,2006届的学生们已经开始坐不住,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起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和工作是最主要的出路。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科生求职的难度也随之提升。因此,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庞大的队伍中却不乏滥竽充数者。
采访发现,盲目跟风者有上升之势,而且这种风气被带动起来之后,一些学生开始打起了心理“冷战”。
北京市某高校的大四学生艾某表示,进入大四后,周围的同学都开始议论今后的打算,但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班里42名学生居然有35名表示过想要,连学习最差的两名同学也想,自己突然之间没有了主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四学生曹阳也告诉说:“身边好多同学都说要,而且都已经准备报名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己想解脱都解脱不了。”
真正的“战役”还未开始,一些学生就开始自乱阵脚了,看来威力的确有增无减,还没跺脚呢,就已经“震”坏了众多莘莘学子。
-不堪竞争
社会考生挤占研招份额
一直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但是近年来社会考生的大军也在不断壮大。在很多地区,社会考生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应届毕业生。
“毕业快两年了,这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希望能够回到学校继续深造。”祝嘉文是某外企的一名英语翻译,本科毕业后她很顺利的进入到外企。不过两年过去了,她开始计划。嘉文表示,她的很多同事也都计划着上学,继续深造。她告诉说:“现在的竞争很激烈,我不想一直当翻译,所以想学习一些相关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很多辅导班里,都可以看到不少已经毕业的考生在很认真的听讲。其中,相当一部分在职考生已经辞职,一心备考。在四联法硕辅导班参加培训的张建告诉,自己一直想学习法律,工作这么多年以后还是觉得法律更适合自己。“考上之后就准备转行。”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赵老师认为,工作压力增大,人员的不断优化是社会考生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杨老师认“比起那些茫然的应届毕业生,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在职考生的目标更清晰。当然,因为对工作状况不满,盲目的也不在少数。”
-利润诱人
培训市场亟待规范
培训班的利润有多大?说出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了解,1996年到2000年是培训市场活跃的几年,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期间办班的成本非常低,而利润却高达50%。很多人就是在这时掘到“第一桶金”的。
从2000年开始,“名师大腕”逐步在市场需求中奠定了“江湖地位”,而且要价越来越高,培训班为争取生源需要的免费讲座场次越来越多,场地费、交通费等开支大幅增加,办班的利润在13%到20%之间。北京某培训机构透露,办培训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400万元,个人也能拿100多万元。由于生源急速扩容,招生时所承诺的师资、课时、辅导教材等都有可能“缩水”。
有关教育专家表示,不管是研究生考试,还是统一司法、MBA等各类考试,有社会需求就有培训,有培训就会有培训班。培训班一是要办,二是要规范。如果不下力气抓,培训市场还会混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