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结合: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对经济发展都是必要的。计划与市场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全面熟悉计划与市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是运用好这两种手段的基本前提。运用中必须切实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使两者有机地结合。
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交易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屡发生,非凡是假冒伪劣、商标侵权、虚假广告问题突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生产者利益,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人为分割市场的现象,限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稳。四大目标相互联系又此消彼长,关系复杂,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我国要求在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政府的经济职能:现代社会国家具有政治和经济两重职能。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保卫国家、保卫国内安全的政治职能外,国家还具有领导和治理经济的职能。为了保证社会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全国市场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职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治理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治理者所具有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一,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深层体制矛盾。第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是在经济活动当事人自主决策、自由交易的基础上,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博弈而演变、发展起来的经济制度。因此,市场经济的成长、完善和成熟,是一个自然发育过程。在好的环境中,这个过程可能缩短,但不可能超越。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和对外开放的变化而积极推进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