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培训首选门户 【报名电话:010-51290949】

中华硕博网

您现在的位置:硕博网首页 > 在职硕士 > 硕士资讯
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997年真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非凡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四周世界的基本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997年真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非凡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四周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分析:这其实是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一句名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指精神、意识,存在是指物质。其中包括两个深刻的含义: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含义成为了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谁承认物质第一性,则是唯物主义,承认思维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熟悉世界。这一点划分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哲学既有可知论,也有不可知论。

再看1995年真题: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分析:所谓一元论即指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的;二元论是指世界是不统一的,是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所以,本题其实只是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点即是对世界本原上产生了分歧,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也是经常涉及的考点。一般会让考生分析某一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行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98年真题: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显然不是宿命观点;也不是唯意志论,因为“天”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让尧存而让桀亡;题中指出是中国古代,可以排除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所以可以肯定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从此题我们也熟悉了一个叫荀子的哲学家,以后一看到是荀子的话,不用考虑说的是什么,就可以直接判定“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些哲学家的观点都是统一的,不用担心例外情况。

类似的还有王守仁,他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指的是只有“心”才是真实的,物质是虚的,物质是由精神产生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朱熹:“理在气先”,认为事物存在之前就有“理”存在,“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000年真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为气。”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分析:解答本题必须要看懂古文。简单看就是,气变成了形,变成了光,发出了声,这些都是气。所以方以智的话不是多元论观点,因为“皆为气”;这些形、光、声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这里还有变化的运动,体现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形、光、声也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当然,他又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所讲的内容也体现了变化,故可判定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