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家打算考研,那么,寒假就要开始着手进行了。你可以一方面搜集考研资料、确定考研目标,另一方面确定寒假短期复习计划并付诸行动。
考研和资料的充分占有是考生取得考研成功的基础,对国家培养方向,各院校及学业具体建设情况的深入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正确选择专业,以及后来的复习。而寒假制定的计划是应该针对各科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的。
无论大纲怎样变化,词汇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考研新大纲要求考生应把握5500个左右的英语词汇。这个单词量多不多呢?5000多个,听起来很吓人,其实,我们只要想一想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在中学时就已经把握了大约2000个语汇,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要求的词汇量是4000个左右。因此,大学毕业时基本上都能达到英语四级水平,那么,在现有的词汇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多个左右的单词量就符合了考研对词汇的要求,而1000多个单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就没什么难的了。
再来看一下大家都关心的超纲词问题,超纲词实际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伪超纲词”,一类是“超纲词”。考研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但是实际上在考研的试卷当中,这3%的超纲词大多数都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伪超纲词”。往往在阅读中出现,给考生一个震慑的心理作用。
英语中绝大部分词都是由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演变的,而词根都是从原拉丁文演变过来的,这些拉丁词根的数量是极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要把握了这些词根,看似很难的单词就很轻易记了。如我们知道太阳是sun,但却不知solar为何意,实际上,只要我们知道了sol也是太阳的词根时,我们就不难记住parasol,由para-+sol两个词根组成,“遮太阳的伞”就是“遮阳伞”了,solarium,由solar-+ium,“太阳底下洗澡的地方”就是“日光浴室”,insolate,由否定前缀in+sol+ate构成,“不能挡住太阳”就是“曝晒”了,turnsole,由turn+sol构成,“转向太阳的”就是“向日性植物”了。再如,2006年真题阅读第一篇中的“homogenizing”实际上是来自“homo-”,“gen”,“ize”构成的。“homo-”做为前缀表示“相同的”意思,这个前缀应该是大家都熟悉的,但是有的同学说我不熟悉。这是没达到大纲要求的结果,大纲里要求,“考生还应自行把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同时大纲也给出了考生需要把握的常用词根词缀,这个是很多考生忽视的地方。
再说一下纯粹的“超纲词”,这种词出现的次数较少。例如2006年真题阅读第四篇中第二段中的“daffodils“,原文如下:“Butsomewhereinthe19thcentury,moreartistsbeganseeinghappinessasinsipid,phonyor,worstofall,boringaswewentfromWordsworth‘sdaffodilstoBaudelaire‘sflowersofevil。”但是这句话里面有一个“from……to”的结构,表示从一种状态转入另外一种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查看上下文看看具体的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原文如下:
Manythingsmakepeoplethinkartistsareweirdandtheweirdestmaybethis:artists’onlyjobistoexploreemotions,andyettheychoosetofocusontheonesthatfeelbad。
Thiswasn’talwaysso。Theearliestformsofart,likepaintingandmusic,arethosebestsuitedforexpressingjoy。Butsomewhereinthe19thcentury,moreartistsbeganseeinghappinessasinsipid,phonyor,worstofall,boringaswewentfromWordsworth’sdaffodilstoBaudelaire’sflowersofevil。
从上面可以看出,首先介绍了艺术家喜欢把焦点集中在令人感觉坏的情感上,接着又说到“情况并非如此”并介绍了更早期的时候,艺术家的焦点是集中在快乐的事物上。早期关注快乐的情感,现在关注的是坏的情感,这说明艺术家从关注好的方面转向了关注坏的方面了,“from……to”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总结。由此对应“daffodils”应该指的是一种好的花,指代早前时期艺术家作品对好的事物的关注;而“Baudelaire‘sflowersofevil”通过“evil”这一次我们明显知道是指不好的事物,在这里指代现时艺术对坏的事物的关注。这样一分析,题目的答案自然明了。
因此,在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词汇和前后缀熟练把握,并把握大纲词汇涉及到的词根,就可以把词汇完全解决了。而对于在阅读中碰到的极少数超纲词,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得出大致含义,不用单纯的去追求这种超纲词汇的把握程度。
所以,建议你,在寒假期间,以上一年的大纲为参照,熟悉大纲词汇与词组。天天依据自己的记忆规律确定复习目标,以一周为周期,逐个周期增加词汇消化量,不断订正自己的复习计划,让自己在一个个短期计划的实现中,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与爱好,也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建议大家在寒假复习中先浏览一下真题,但是不用做。为什么不用做呢?因为你的复习还没到做真题和研究真题的环节。现在看真题的目的是熟悉题型,对于“考什么”和“怎么考”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通过看真题,你也一定会初步感觉到自己的薄弱点,也为下一步学习的具体复习计划埋下伏笔。除了浏览真题,我还建议大家在这个寒假里增大阅读与试听范围。
增大阅读量,指的是在寒假,天天给自己拟定一个阅读计划。比方说,一天读三至五篇的英文报纸短文,体会其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词汇的用法,有意识地全面提高英文阅读功底,使得自己的英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扩大视听范围,指的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英语,即多听英语,培养语感。包括听英语磁带和广播,或者用MP3在电脑上下载一些感爱好的英文节目,或者看看英语原版电影。在看似轻松的环节中,培养对英语的学习爱好,同时也可以促使你的语感逐渐的形成和提高。语感一旦被培养起来了,你日后做题就会相对轻松了,甚至凭直觉就可以选对选项。然而,只是凭着寒假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听,恐怕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语言的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过程,切忌“两天打渔,三天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