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培训首选门户 【报名电话:010-51290949】

中华硕博网

您现在的位置:硕博网首页 > 在职硕士 > 硕士资讯
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作者/眭依凡一、规模日益扩大、及时转型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1、我国在研究生发展规模上有较大差距美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和授予学位数以每年3%的速度

作者/眭依凡一、规模日益扩大、及时转型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1、我国在研究生发展规模上有较大差距美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和授予学位数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研究生教育开始从学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截止90年代中,全美就已约有1200所高校从事研究生教育,在校生173万人。授予博士学位4。2万人,硕士学位38。7万人。德国: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70年代授予博士学位的学校50多所,90年代中增至90余所;授予博士学位2。3万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主要集中于本专科教育,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如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与本专科生的比例为1:18;而美国早在1992年就达到了1:7。87;英国为1:4。59;法国为1:5。32。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培养本专科生1800多万人,但仅仅培养研究生45万人。比例更小,为1:45。2、国际上早已对培养目标进行了适时调整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继续培养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学术型人才,还应积极培养能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早已注重到了这一变化,并适时进行了调整。譬如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较早时期就注重为工商业界积极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业研究生教育也应运而生:如工程硕士、工程治理硕士、工商治理硕士等。我国今年来也设置了以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学位。如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商治理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学硕士、教育硕士等。据猜测,这类专业硕士的社会需要,将达到对整个研究生教育的70%。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2类研究生人才:一类是能够获取知识产权的创新人才;一类是能够把已有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创业型人才。 二、教育负有创造未来的功能 1,在注重产量的劳动力时代,教育长期被认为只是传乘人类生活劳动经验的活动,其主要功能就是复制人类已经有的文化知识遗产。当社会进入注重成本的生产力时代,尤其是进入注重价值的竞争力时代之后,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已确定,即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要以教育为基础和前提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一般意义的教育如此,具有先导作用的研究生教育则更应有超前性。 2,“今天,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是知识的差距。”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以科学高技术技术的创造、传播、转化为主任,是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的先导。研究生教育的以上特征决定了知识差距的缩小,必须首先设法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差距。 三、研究生教育必须担负起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使命 相对于本科学生,研究生的身心发展都已达到了成熟程度,具备了进入更高层次学习所必需的专业基础、能力素质、心理预备。此时他们正处在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求知欲最强烈、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同时他们还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这些条件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独立自主、研学结合、图深求新的特征。同时,研究生教育的另一支重要群体-----研究生导师,其本身就是高等学校内部学术造诣最深、科研能力最强的一流师资,他们自身就负有知识创新的使命。研究生教育必须担负起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使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它永恒的主题。四、研究生教育要对社会开放、对国际开放现代的研究生教育早已从传统的象牙塔式的纯学术研究走向了社会,研究生教育发展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研究生教育是跟踪世界学术前沿的教育,为了尽快缩小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我们唯有选择开放的研究生教育,通过各种各类的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我们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摘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3期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