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全国在职研究生 > 华西 > 西安理工大学

2011年西安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在职研究生网    zzy.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0日    来源:育龙网

2011年西安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西安理工大学座落在西安市东二环路南段,东靠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区,西临风景秀丽的兴庆宫公园,是一所以工为主,兼设文、理、法、管、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下设12个学院,即水利水电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印刷包装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并设有24个实验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推广中心和3个军民两用技术中心,陕西城市战略研究所也设在校内。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共设有5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5个自主设制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5个自主设制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电气工程 4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还具有全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单独考试权,是全国第一批可接受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教授 160余人,副教授 300余人。在籍学生2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生15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4000余人。建校至今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出各类毕业生近 6万余人。学校一贯重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学校正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开创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高新科技,并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西安理工大学热忱欢迎有志于祖国现代化建设,在科学技术领域锐意进取的同志报考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目录说明

1 、我校2008年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63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为准)。

2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报考MBA除外)应满足以下条件:三年制大专生毕业后工作满两年,报考时须提交有进修过十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初试成绩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2门报考专业大学主干课程。

经济管理类加试为: a. 管理学基础 b.计算机基础

工 科 类 加 试为: a. 大学物理 b.计算机基础

艺 术 类 加 试为: a. 中外艺术史论 b.计算机基础

文 科 外 语 类为: a.现代汉语 b.计算机基础

3、报名时间: 2007年10月10日--31日(网上报名时间)

2007年11月10日--14日(现场报名:资格审验,摄像)

三、编码说明

1、 单位代码:西安理工大学 ----10700

2、 院系代码:人文学院 ---001 理 学 院 ---002 机仪学院 ----003

材料学院 ---004 自动化学院 ---005 计算机学院---006

水电学院----007 印包学院 -----008 管理学院 ----009 艺术学院----010

3、 考试科目代码:

a、政治理论:101--统考政治 111--单考政治

199--MBA联考综合能力

b、外国语: 201--统考英语 202--统考俄语

203--统考日语 211--单考英语

212--德语(二外) 213---日语(二)

214---俄语(二) 215---德语

216---法语(二外) 299--MBA联考英语

c、基础课: 301--数学一 302--数学二

303---数学三 304--数学四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314---数学(农)

611--单考数学 612--马克思主义哲学

613--数学分析 614--专业基础

615—基础英语 616--光学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代码见后《参考书目及业务课代码》

注:考生报名时,请将复试课的专业课代码填写到报名信息栏中的备注信息栏内,并在打印出的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中备注栏内填写复试专业课名称,外地考点考生如不知复试专业课代码和名称,可上我校网站查询。

四、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单独考试的有关说明

1 、我校各专业均招收在职人员单独考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2 、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不含同等学力)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满四年,即2004年7月底前参加工作,思想表现好,已成为科研技术骨干,并取得成绩者,由所在单位和两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即可报名。

3 、报名手续:凡符合单独考试报考条件的在职人员,需持本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委托培养"介绍信,本人本科毕业证,身份证来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

4 、考试科目:笔试四门,(含政治、外语、数学、专业基础课),以上均由我校单独命题。

五、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招生简章

2008年我校计划招收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150名,热忱欢迎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人员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

1 、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大专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者;研究生毕业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政审合格,均可报考全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研究生。

2 、报名程序:考生网报后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报名费,到校现场报名。

3 、考试科目:(1)199MBA联考综合能力 (2)MBA联考英语

六、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

报名电话:400-600-2935

电子信箱:shuobowang@sina.com

网 址:www.china-b.com

查看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西安理工大学招收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必读)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参加全国统考:

⑴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必须于2008年8月31日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以及学士学位证书;

⑵往届本科毕业生(含获得成人高考、电大、夜大、函大、职大或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者);

⑶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考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且必须于2008年8月31日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⑷普通高校结业生(须持有普通高校本科结业证书)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⑸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证书(含成人高考、电大、夜大、函大、职大、自学考试)后经二年或二年以上(即须于2006年8月31日前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学习或工作的人员,须提交有进修过十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参加MBA联考

⑴国家承认学历的研究生毕业后具有二年或二年以上工作经历;

⑵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生毕业后具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⑶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生毕业后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报考西安理工大学MBA的考生必须选择西安理工大学作为报考点。

3、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参加单独考试:

大学本科毕业(不含同等学力)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满四年,即2004年7月以前参加工作,思想表现好,已成为科研技术骨干,并取得一定成绩者,由所在单位同意报考,并经两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可参加我校的单独考试。

报考西安理工大学的单独考试考生必须选择西安理工大学作为报考点。

4、报考西安理工大学,符合推荐免试条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凡是报考西安理工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由其所在本科院校教务处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并且拟被我校接收。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需于报名以前,由原本科院校提供校验码,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信息填报并现场确认。

陕西省内院校推荐到西安理工大学的免试生,应选择西安理工大学作为报考点;省外院校推荐到西安理工大学的免试生,应选择其所在院校作为报考点或按照其所在学校的省市要求选择报考点进行报名。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应注意的事项:

⑴同等学力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MBA考生除外)应满足以下条件:三年制大专生毕业后工作满两年,报考时须提交有进修过十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初试成绩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报考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门。

经管类加试: a. 管理学基础 b.计算机基础

工科类加试: a. 大学物理 b.计算机基础

艺术类加试: a. 中外艺术史论 b.计算机基础

文科外语类: a.现代汉语 b.计算机基础

⑵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⑶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西安理工大学报考,在其它报名点报考无效;

详细资料请咨询育龙在职研究生网

电话:400-600-2935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研究生网本页网址:http://zzy.china-b.com/huaxi/xalgdx/6305.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研究生网 2003-2019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