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职研究生 >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 同等学力硕士

教育腾飞从精神开始

在职研究生网    zzy.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9日    来源:育龙网

陈玉琨教授认为,教育应当而且只能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为根本归宿。
ISO9000中小学不宜!
陈玉琨教授以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见解为人所知。两年前的3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二期澳门中小学校长研修班,陈玉琨教授在演讲台上开门见山。其时,源于产品质量管理的ISO9000质量认证制度正对中国教育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国内不少中小学已经或正在准备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的程序与方法。陈玉琨教授坦言“ISO9000, 中小学不宜”,此语一出,举座皆惊。此时为中小学校长量身定做、由陈教授主持开发的学校发展与管理系统QASD 2049,进入学校试点已经第三年,成果喜人。
6月18日晚8点,刚被大雨洗刷过的街道上,灯光倒映,空气清新,每一株街边树都绿叶婆娑,焕发出洁净潇洒的气质。走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在三层的一间卧室,如约见到陈玉琨教授。陈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专家,现身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督学、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等一大堆职务。本次他是前来参加一个全国性教育管理会议,暂住于此。
室内灯光柔和明亮,陈教授的电脑在书桌上静静打开着,看上去,来之前他正在办公。没有作太多寒暄,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评价扮演着特殊角色:根据教育目标的指引,它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与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从而积极调节、改善、提高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学生全面素质,到教师、课程乃至区域教育等,对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整个过程的评价对象不断扩展,理论与方法处于不断发展之中。QASD(发展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系统,即是这样一套以对学校各项工作过程中的诊断与评价为手段的发展性质量保障体系,是我国第一套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教育管理远程支持系统,也是学校发展的专家诊断系统。
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能否先请陈教授简短介绍一下,国内外教育评价理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其中主要有哪些派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教育评价理论是如何承袭发展过来的?
陈玉琨:这个讲起来话比较长。简单说,早期的教育评价理论比较偏重测量,即用实验的方法,试图对教育过程中的事实进行精确的叙述。后来真正的教育评价发展出来,开始注重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
世界上与我国教育评论理论关系较大的主要教育评价理论,大致有三个流派: 1,目标导向,就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2,消费者导向,就是学商业里的习惯,把学生或家长看作消费者,主张消费者就是上帝,以消费者的标准评价教育活动;3,自然探究,是最新发展出来的流派,主张评价者价值中立。但不论什么理论,最终评价理论都是为了帮助教育者或学生实现其价值目标。
中国的教育评论理论与方法,是在本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吸纳了这三个流派的主要思想;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至今,大致也按照上面的顺序走过了这么一个发展的过程。
质量保障的立体结构
您的发展性学校教育保障系统据说最初是从ISO9000体系发源的,但是跟ISO9000又有本质的区别,这应当如何解释?
陈玉琨:在讲ISO9000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发展性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它是以学校发展为保障对象,通过学校的各种质量保障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可能,并最终将发展的潜力与可能变为发展的现实。这个体系特别注重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发展机制与管理制度的完善,还有发展过程中的评价与诊断。它由前台支持系统和后台支持系统两部分组成,前台支持具有“提示”、“预警”、“诊断”、“评价量表生成”、“典型案例生成”等功能,后台支持系统是由专家在综合分析有关数据的基础上,为学校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些专家都是怎样找到的呢?
陈玉琨:专家主要由资深退休老校长,教育、管理专职博士和一些大学教授组成。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团队。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并不仅仅是一套软件,而是一个由软件和专家团队组成的一个立体的结构。
陈玉琨:是的。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系统就像电脑操作系统一样是套软件,里面存储着各种预先编好的程序,学校碰到麻烦就打开诊断一下毛病出在哪儿了……
陈玉琨:不是这么回事。它后台还有一个专家团队做支持的,很多关键性的诊断和对策建议都必须由专家亲自来做。而且它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充分重视校园质量文化建设,也就是重视人的精神作用。
借鉴与超越陈
玉琨:这个系统的研究开始于1995年,“九五”期间被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它从ISO9000那里借鉴过来的思想主要有下面这些: 一,提供一种体制性的保障,也就是提供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框架,把整个活动融入组织的整体结构之中,并贯穿到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这种保障对组织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二,提供一种内生性的质量保障程序。ISO9000通过组织“使命”的明确、一致同意的管理方法和完成任务的标准,把质量保障的责任交给组织内部的成员,依靠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依赖外部机构的监督。QASD完全继承了这一特征。
三,要求全员参与和付出努力,从而提供一种全员性的保障。质量并不是仅仅靠几个质量监督员就能解决的问题。
四,不只提供理念,而要提供一整套可操作的质量管理办法,这将使应用单位在实施体系时得到极大方便。
ISO把“标准化”作为一个组织的核心概念,但教育是要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它的生命就在于个性和多样性,它需要标准,但又不能标准化。所以这就成了QASD与ISO从一开始就具备的显著不同。
还有,ISO9000的基本原则是“用户利益至上”。这个原则在工商业界是无可指责的,但到了中小学教育的范围内就不适用了。比如“用户”,工商业里边用户好找,就是用你产品的人。可教育里的用户是谁?是学生?学生家长?还是社会的用人部门?很模糊,根本没法确定。实际上教育应当而且只能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为根本归宿,这跟工商业以赚钱为目的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单纯强调“用户利益至上”,很可能导致教育上的短视。现在已经有少数民办中小学急于引进ISO9000,因为学费是家长掏,所以家长的需要,尤其是家长对子女升学的需要,就成了这些学校努力的最高目标。
第三个,ISO9000会对客户作出承诺,我这个产品技术、质量保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如果达不到企业会对客户承担什么责任,等等,这是企业自我加压和取信于客户的基本途径。但是在中小学,学校除了承诺“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照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办学”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以外,它还能承诺什么?承诺学生一定掌握多少知识,还是能承诺学生思维一定达到什么水平?如果学生达不到这些标准,学校能够“包赔”、“包换”还是“包退”?不可能的。现代学校,应当注重持续改进,“比好、明天比好、一天比一天好”才是它的基本追求,这比向外面作出什么惊人的承诺更有现实意义。
第四,ISO9000十分注重文本,它通过各种活动持续地记录和分析,来实现预定的管理目的。但是教育必须讲究“人本”,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感情、潜力,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教师不是教书匠。光强调文本是不行的,而且现在一些引进ISO9000的学校里边,“文本”已经变成“文山”了,填不完的报表,反而束缚了人的手脚,教育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被抛到一边了。
所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应当在对ISO9000借鉴的基础上超越它。
陈玉琨:对。ISO9000是有它独到的地方,但学校的质量管理跟工商管理有很大不同,不能照搬,必须发展出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是在ISO9000的启示下,提出了适合中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要求的理念以及一整套操作方法与程序。
人的精神作用不可低估
您刚才讲到,QASD 2049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充分重视人的精神作用,这听起来很玄。
陈玉琨:一点不玄,就是通过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境界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进行试点了,目前已经在上海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中下游学校,还有山西绛县的一些学校作了实践,效果很不错。这个体系可操作性很强。
山西绛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那里中小学条件好象比较差。
陈玉琨:不错。包括上海城乡结合部的那些试点学校,很多条件也不好。有的条件不错,师资也不错,可教学水平就是上不去。
为什么都挑这样的学校来试点?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开展试点不是更容易一些么?
陈玉琨:我们是这么考虑的,这个体系就是用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越是存在不足的学校,越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反过来说,如果能将一所不太理想的学校变为理想的学校,那么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展开就更有信心。如果要对系统进一步改进,那么在不足之处更多的学校试验,可以为这个系统发现更多值得改进的“点”。
能否大致介绍一下试点的情况?
陈玉琨: 2003年上半年,这个体系开始在上海进行试验。我们挑了20所初中,都是在上海排名比较靠后的。其中有一所学校就是我前面讲的情况,在城乡结合部,师资不错,可教学状况就是不理想。引入QASD以后,这一年多下来,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前师生好象都懒洋洋的,校园的整体气氛显得很涣散。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学生,他父亲是个农民,他家那一片的地被房产商买下了,农民都得了一笔补偿金,日子过得不错。所以他一开始就存在一种想法:我父亲是个农民,不是过得也不错嘛?我以后升不升学没关系,反正回家也能过好日子。这样的学生一开始在这个学校不在少数。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都明显高涨。虽然在教师这方面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但是他们精神上的压力减轻了。至于学生,课业没有增加,精神压力减轻,在实际上也减轻了负担。
去年底我们到山西绛县选择了一些学校,试下来情况跟前面差不多。但因为时间比较短,现在效果还没有在教学成绩上明显反映出来,可以看到的就是教师精神风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有质的变化。
这个系统植入学校之后,会对校长本人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陈玉琨:首先这个校长必须有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很多根本不使用电脑的校长,如果要使用这套系统的话,就必须补一下计算机使用的课了,必须对网络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必须有一个网络存在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挑战。
说到机遇,这个机遇我觉得很大。这个系统会带给校长一个很强有力的专家顾问团,你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身后会有一批专业的退休老校长和教育、管理方面的博士,还有一些大学教授时刻准备给你支持,为你出谋划策。我想这个资源,对于一个中小学校长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专业素质
校方一开始就顺利地接受了这个体系吗?或者这之间你们经历了一个沟通过程?
陈玉琨:一开始我们去谈时校长都很疑惑。他听我们介绍这个系统,觉得想法不错,但就是很怀疑:用了你这个什么系统,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能上去?通过网上的什么远程支持,我们学校就能很好地发展?有的校长担心,这个系统操作起来会不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会不会加重教职员工的负担。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校长本身对计算机不熟,根本没有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有台电脑放在那边,他平时都不用——这样的校长,

发布者:ws2012

来源:在职研究生网本页网址:http://zzy.china-b.com/gctwk/bkfd/20090629/1984409_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在职研究生网 2003-202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