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9日电在今天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人大为自己的研究生教育确定了未来6年的发展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所有的措施都围绕一个主题———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质量。这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问题一再被社会各界提及。此次人大提出改进研究生工作的十六字口号:“稳定规模、改善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人大将对研究生的规模进行控制。按照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人大将相对稳定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校研究生规模原则上控制在1万人左右。在校研究生与在校本科生比例稳定在1∶1的水平。导师的数量将有一定增加。到2010年,人大希望将博导规模增加到500人左右,硕导增加到1000人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研究生规模与导师数量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人大认为比较合理的状态是,
博士生导师与在校
博士生之比为1∶5,
硕士生导师与
硕士生之比为1∶6。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人大都希望是“优质资源”。人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希望自己的研究生生源中毕业于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的比例有大幅提高。为此,学校将加大对一流大学学生宣传力度,有目的、有重点地“走出去”,将优秀生源“招进来”。优秀的导师队伍也是人大所期盼的。此次会议明确,对科研能力差、缺乏责任心的导师将继续实施暂停甚至取消其导师资格的淘汰机制。同时,建立主导师与导师组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指导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群体在学科内甚至跨学科间的指导作用,打破导师之间的学术壁垒。在这次会议上,人大明确提出,从2005年起,原则上不再招收不能到校脱产学习的
在职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