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培训首选门户 【报名电话:010-51290949】

中华硕博网

您现在的位置:硕博网首页 > 在职硕士 > 硕士资讯
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 一、压力VS动力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压力有时还可以转化为动力;而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为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

一、压力VS动力

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压力有时还可以转化为动力;而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为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理性的考研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把压力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压力才会对我们的复习冲刺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冲刺阶段压力最大的一群人来自长期备考者。他们预备的时间比较长,投入的精力多,甚至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机会,期望值高,所以在冲刺期更轻易出现情绪焦虑、体力透支的情况。而“短道速滑族”投入的时间短,投入的精力也不算多,压力要比长期备考者小很多,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正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对大部分长期备考者而言,如何减轻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临考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心理咨询师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临考前,要想到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没有考上;而且要考虑每一种可能性的应对方法。然后把注重力放在怎么做上面,不要放在结果上面。有了这样一套紧急预案,出现哪种结果自己都能接受,这就大大减轻了压力。”这样,我们就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不受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顺利实现压力与动力的转换。

二、低效VS高效

一般而言,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短期备考者都认为,复习最重要的是效率。

关于效率问题,Miya的一段话发人深思:“我复习的时间很短,所以很注重效率。我一开始就在考虑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定计划。因为时间不多,所以我把每一次看书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所达到的效果自然比较好。假如我有很长的时间复习,也许会经常怠惰,以为这一轮复习有遗漏也没有关系,还有下一轮,然后一直拖下去。”此外,心理学还有“应激反应”的原理,即在短时间内集中做某件事,精神状态好,复习效率高,效果自然就好。这也是一部分短期备考者在冲刺期实现高效率的原因。

对于所有的考研人来说,在冲刺期,有效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就是“抓大放小”、“集中击破重难点”。比如长期备考者的小张,他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只看自己在前期复习中整理出来的笔记,笔记里有他整理的学科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和疑点。另外,制定计划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在冲刺期制定计划时要注重把学习目标具体量化,比如某天“完成一套试题并加以修订”、“完成一个章节重难点的回顾总结”等等,而不是“看英语两小时,看政治三小时”这样的计划。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