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
首先,“交往”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概念。
其次,交往概念的含义具有层次性。广义的交往:既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次广义的交往:仅仅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包括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狭义的交往:指与生产相对应的交往,即物质交往;最狭义的交往;把交往理解为劳动产品的交换。哲学历史观上所讲的交往应该指次广义的交往。
再次,有的学者划分出四种不同意义上的交往理论。第一种是狭义的,亦即科学和传播学的。它把交往作为一种单一的对象,研究交往的图式、交往的系统管道及交往的技术手段等问题。第二种是广义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交往。它把交往放到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研究它与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第三种是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它的根本特点是除了承认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中介外,更强调交往与人和社会的内在统一性,认为交往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方式。第四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概念,它既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其主要含义是从人类发展的意义上讨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现象,强调交往与社会关系的密不可分。
最后,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交往始源于物质生产活动,又不仅仅存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人是交往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