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岁月四次考研下岗工人终进名校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豫黔
从下岗到考入四川大学,我经历了八年的漫长岁月,四次参加考研。曾经多少次想到放弃,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坚持、坚持、再坚持,是我可以使理想飞翔于蓝色天空的唯一法宝。
电话那头,花知道我的考分后只是淡淡地说:”我要考会计师,很忙,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吧!”听得出她对我当前生活状态和屡考屡败的失望。花换了单位,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我又能说什么呢,败军之将不言勇!
忘不了过去找工作和做临时工所遭受的种种歧视,忘不了下岗前收入的微薄,更忘不了这些年钻研苦读的艰辛。管理学中关于成功企业家的特征总结得很好:“坚持是成功人士的首要特征。”自己也曾发表过那样多展现人生奋进永不退缩的文章,也曾不费吹灰之力在区级围棋比赛中进入前几名,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再次面对那些奋斗的岁月,推开寝室那扇漆红色的小铁门,举目远方,多少段艰苦的开始已经压过去,多少个尘封的日子已经消逝在时间长河那永远向前的奔腾之中。从头再来,我仍选择飞翔!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不知多少次听到刘欢的这首振奋人心的《从头再来》,也许曾经是一名下岗职工吧,所以我对这首歌多了几分共鸣!
从下岗到考入四川大学,我经历了八年的漫长岁月,四次参加考研。曾经多少次想到放弃,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坚持、坚持、再坚持,是我可以使理想飞翔于蓝色天空的唯一法宝。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下岗了路在何方?
1998年是令我毕生难忘的。那一年我不幸两次下岗,那一年我敬爱的母亲去世。令人难以承受的不幸似乎全都堆积到了一起。
第一次下岗是原来工作7年的公司把我所在的企业报编制取消,我被迫另谋出路。第二次是在一家有全国公开刊号的石油企业报社做记者半年,公开办刊十多年的报社被世界石油价格狂跌的冲击波击垮,整个报社的三十多人全部下岗再就业,我因为是外聘人员,不得不在领取3个月的工资赔偿后黯然离去。此后,我几乎没有碰到任何机会。
一直到12月份,我才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泰达时报报社找到一份校对的临时工作,扣除来回车费和中午的午餐费,实际收入仅有400元。校对工作比做记者编辑辛苦,十分费时累眼。和报社里做打字、编辑、记者工作的正式员工相比,我们临时工的收入是他们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这还不算他们不论男女都能从单位分到的一套100平米住房。按照如今的市场价格,恐怕价值50万以上了。
收入上如此悬殊的差距促使我从做校对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骑驴找马,做好随时换工作的准备。可是左找右找,反反复复,整个开发区都被筛遍了。我仅仅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但最后知道对方因为没有指标其实是不打算招人的。
前前后后找了一年多,我终于醒悟,依目前的状况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几乎为零!下岗了,路在何方?我不知多少次在心中问自己。生活难道就这样一天天白白流逝?如此一生,将是何等悲哀!
我没有选择沉沦,在报社做校对的日子时时刻刻都在为从头再来做准备。我利用工作闲暇刻苦学习,通过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考的科目——古代汉语。因为是最后一门,我顺理成章地获得了第二个大专学历。
单位的一个同事看到了我一心想做记者并不满意当前工作的处境,找我谈话。他说他以前高中毕业上过3年班,后来考入大学求学,“你不妨考研,远走高飞,这样人生视野会开阔很多。”
经过对就业现状和前途的反复论证,我终于辞职来到南开大学就读全日制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住在南开大学自考基地8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坐在容纳了众多不远千里赴南大求学的莘莘学子的教室和图书馆,由此奏响了奔向燃烧梦想风雨考研路的序曲。
我不能随波浮沉,漫漫自考长路!
原以为拥有两个自学考试大专学历,专接本不会有太多困难。但是我错了。由于是跨专业专接本,我需要加考5门,加上必考科目,共17门。专科没有学过数学和英语,于是高等数学和英语这两门课对我而言成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崇山峻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线性代数还好懂,但是概率统计就不一样了,不但抽象,而且涉及专科微积分的部分内容,听两个班的老师分别讲课仍然无法理解。为了通过高等数学,我先后购买了5本参考书,三次报名考试。前两次报名后,都因为没有准备好而放弃了赴考场应试。直到第三次报名我才一鼓作气以64分涉险过关。
有一件令我至今都很惭愧的事情,那就是在南开大学专接本的两年半里我没有能够抽出多少时间学习英语,以致于在后来的本科毕业和考研中屡受挫折。自学考试全线采用国家级考试后,对我来说也许变得太难了,光是学习、背诵专业课就力不从心,哪还有剩余的时间抓英语。从新闻与广告传播、汉语言文学的专科转到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除了纯文科的背诵以外,多了许多计算题。不会计算题是很难通过考试的。像《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学》等都有20-40%的计算题,《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有二三十分的初步编程题,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通过率最低的学科之一。经过两年半的刻苦学习,也就是2002年4月我通过了除英语的所有课程。
接下来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恶补英语上。英语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高深,毕竟自初中毕业10多年没有系统的学习这门语言了。我花了1500元钱参加了一家有名的英语四级长线班,无奈基础太差跟不上教学进度,让这笔钱完全打了水漂。
2003年3月,我再次来到南开大学,租住了房子,找来《新概念英语》前3册,每天从早看到黑,仍不得要领。那一年上半年全国遭遇”非典”疫情,天津市将4月的自学考试移到了8月底,这样反倒为我通过英语的考试迎来了宝贵的时间。整个酷暑季节,我都呆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那间有吊扇的自习室里,潜心修读。那次考试几乎是我自十多年前念职业中专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的英语考试,成绩总算以60分圆满交差。
接下来我开始为学士学位奋斗。拿学士学位,必须通过天津市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各科平均分70以上。虽然考得很慢很吃力,所幸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平均成绩很好!2004年,我以3分之差未能通过。按照规定是拿不到学位了。但我没有放弃。”还有第二个本科,也许一年一次的学位英语考试还有机会,无论结果怎样,一定要再考一次!”我这样想。